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老陳

打胰島素不可怕,正確使用胰島素能穩定控制血糖

已更新:2022年6月18日

手搖飲是台灣飲食文化重要的一環,有人一天沒喝飲料可能就會心癢癢,但長久喝下來可能會演變成第二型糖尿病! 前陣子提到的泌尿道感染以及蜂窩性組織炎兩大常見疾病也都是糖尿病患者常常發生的狀況,因此如何好好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很重要的課題。





糖尿病的藥品百百種,從注射的胰島素到口服藥物都有,臨床上許多病人會害怕打胰島素(以第二型糖尿病為例),深怕一打針就要打一輩子了,這是一個常見的謬誤。


其實如果能夠按時吃藥並積極控制飲食,讓自己的血糖能夠控制在標準範圍,不要像雲霄飛車一樣忽高忽低,就不一定需要施打胰島素,只是這件事對不少糖尿病病友來說並不容易,當血糖一直控制不佳時(醣化血色素>7.5%),才可能需要使用胰島素針劑去控制我們的血糖。


事實上,胰島素針劑不但能夠更穩定控制我們的血糖,還能夠避免口服藥物的副作用,更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而目前藥品推陳出新,甚至有一天只需要施打一次胰島素,讓你能夠一早解決一天的煩惱,還不用擔心忘記吃藥。


研究指出超過半數的病人對開始施打胰島素感到焦慮,這稱為「心理性阻抗」(psychological resistance),亦即施打胰島素患者可能會有的想法:「我已經無法控制糖尿病、意味著糖尿病治療已經失敗、生活將被束縛、健康會逐漸惡化,最終你會越用越多藥物,直到無法控制時就會邁向死亡。」 以上這些負面想法都會造成病友更加害怕施打胰島素,但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以下舉出幾個常見的盲點:


1.打胰島素代表過去治療失敗或病情嚴重


胰島素是目前可信度最高的治療方式,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2018年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和國際ADA指引均指出:當第二型糖尿病友糖化血色素8.5%以上合併有高血糖症狀者宜使用胰島素治療,待血糖穩定後可繼續或停止注射。


打胰島素和使用其他藥物一樣,目的都是希望把病人的血糖盡快控制到正常範圍,和病情嚴重或治療失敗與否無關。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美國加斯林糖尿病治療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甚至在一診斷出病人有第2型糖尿病時,就立刻給予胰島素治療,這也符合目前的健保規範。


前總統李登輝曾說,他三十多年前一開始發現糖尿病時就自己測血糖、一天打4次胰島素持續迄今,希望病友能遵循醫師指示,積極面對。


打胰島素生活很不方便目前胰島素依照藥物作用時間不同,可分為每日注射1~4次,大多製成筆型注射器操作簡易、容易攜帶,開封後即可在室溫30℃下保存,病友仍可維持日常社交活動或旅遊。


2.打胰島素會失明、洗腎、截肢



打胰島素不會造成這些疾病,很多人會這樣認為是因為不少病人拖到疾病很嚴重才開始施打胰島素,這代表糖尿病如果不好好控制才會失明(白內障),洗腎,得到蜂窩性組織炎造成需要截肢。


長期高血糖才會加劇胰臟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受損,讓糖尿病更加惡化。


3.打胰島素會上癮


胰島素是人體的一種荷爾蒙,因此不會有習慣性或上癮的問題。

當我們吃進糖或是含澱粉類食物,血糖會升高,此時胰臟的貝他細胞會分泌適量胰島素,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身體細胞,降低血糖。如果身體自行製造的胰島素不足、口服抗糖尿病藥物也沒辦法維持正常血糖時,就需要注射胰島素。正因為每天要吃飯,吃了飯就需要胰島素幫助消化醣類,所以必須每天打胰島素,這和成癮與否沒有關係。


還有人擔心,一旦用胰島素就「回不去了」。事實上,是否需終身注射胰島素,這需要視病況而定。


4.打胰島素容易發胖


確實有些病人在使用胰島素之後,體重上升,開始注射胰島素之後,身體正常運作吸收攝取的熱量,原本從尿中流失的糖分,轉而留在身體裡被利用,因而變胖。胰島素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因此病人的胃口會變好。



當您拒絕醫療團隊建議的同時,請思考為甚麼要拒絕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我們常常因為不了解而拒絕,但唯有真正了解後才會發現事情沒有你想像中來得可怕。

打針不可怕,生病(疾病惡化)才痛苦,透過早期介入,控制自己的血糖,才能夠讓你避免發生併發症,配合飲食控制與適度的運動,甚至可能有機會減少藥量,讓自己戰勝糖尿病。 請與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您的治療方式,歡迎各位病友提出您心理的疑問


別讓疾病束縛您的自由、限制了您的人生,你的人生還沒有完結,你的人生可以由自己做主。



4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