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老陳

保健食品一籮筐

A醫生說吃這個,B朋友說吃這個,C老師說吃這個,D診所吃這個,結果就是:

整桌的保健食品阿姨都在吃,阿姨光吃這些就飽了,所以都不吃正餐。



看到這樣的案例,有點沉重,阿姨的身體其實蠻健康,所以有必要吃這麼多嗎?

阿姨自己也感嘆:人生要這樣過也是很累

經過仔細評估過以後,不但有些保健食品/藥物不一定需要使用,臨床上也沒有任何實證依據,但很多時候"實證醫學資料庫"都比不上"隔壁老王"的一席話,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都是"心理作用",我們其實不一定需要吃這些保健食品,但我們都想要求一個心安,這在臨床上叫做:"安慰劑效應"

我們會認為自己吃了這些保健食品(藥品)變好了,因此如果突然不吃,就會開始覺得身體怪怪的,但換個角度思考,說不定不吃了以後,你依然會好端端的。

或許你一直都不需要額外的補充,不過你已經慢慢習慣這件事情了,這在臨床上很難辨別有沒有改善,很多時候實證醫學也有它的盲點,有些人就是特例,在現實中我們沒辦法什麼事情都要求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05)


評估到這邊,就是發揮臨床經驗的時候了~


首先,要去思考問題的來源,為甚麼阿姨會遍尋名醫呢?

答案很簡單,她覺得她的病痛沒有獲得妥善的照顧,那再繞回來討論,這些病痛真的存在嗎?


很可能有,也可能是心理作用,這邊的心理作用指的是情緒(壓力)使然的病痛,這種情況下不少人會吃藥物去解決。

乍看之下沒有問題,但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甚麼呢?


隨著人生閱歷增長,一定會遇到不少煩惱,並遭遇很多壓力,這些負面能量日積月累起來,身體感覺有點微恙在所難免


但這些微恙透過藥物/保健食品就能解決嗎?

還是有更好的方式去處理呢?


或許你只是需要找人聊聊,或許你只是需要釐清一些事情


造成這些不適的理由不一定是生理(身體反應),也可能是因為心理作用,而這些心理製造出來的壓力會帶給我們身體一些負荷,輕則失眠,重則內分泌失調/自律神經失調等症頭就開始冒出來了


到了這個階段,很多人會去求助藥物,但有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再於尋求外在事物,而是向內發掘~

讓我們一起找看看問題的源頭在哪裡,或許你會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難


沒有解決問題,那問題可能就會解決你

想坐下和藥師聊聊嗎?

歡迎線上預約:


https://reurl.cc/NANxjm


我是行動藥師-良藥苦口,我們下次見~

2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